塑料的世界
有一个确凿无疑的结论:无论我们拥有多少物质与财富,我们终有一天会死。
基于这个结论,人类才会不断的去反思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存在的意义。
我们上学、工作、恋爱、结婚、生育、生老病死,我们按部就班的重复着和他人一样的人生,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饥荒和灾难,我们亦没有经历过大的思想变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的贫穷、污染、人道沦丧与我们无关,我们只是在商家的营销里不断的去消费并被授予金卡白金卡黑金卡等 VIP 身份的优秀的、高级的消费者。
骑士们不再骑着骏马驰骋疆场,而是开着豪车在商场夜总会一掷千金——当 VIP 钻石卡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勋章,当对金钱和物质的崇拜替代了神性与崇高,当我们像广告与偶像剧营销的那样去过上精致优雅体面的生活,当我们试图通过不断的重复“赚钱—消费”。
这一行为去逃避痛苦时,一种彻底的虚无感,就贯穿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广告告诉我们,我们有着五光十色的未来,身处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间,我们的人生亦如那些被精确生产出来的商品般精致。我们试图用我们所占有的商品、物质去向周围的人群证明自己的独特,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而“我们终有一天会死”这个不容置疑的结论又不断的将我们拉回到现实中来:我们拥有不同数目的财产,我们拥有不同的等级的消费者身份,我们就像被广告营销要求的那样耗费我们的生命不断的去购买那些我们根本不需要的东西,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没有,我们不过是在消费的过程中被消费了人生。
那一张张被精确改造的如出一辙的脸和被商家精确定位所引导而穿戴大同小异的身体,走满了大街,走满了电视机、广告牌和自媒体终端。我们逐渐不再真正的愤怒,不再真正的伤心,不再真正的难过,我们亦不再真正发自内心的欢笑,发自内心的感动。我们通过网络取代真实的接触,我们通过 VR 眼镜制造的幻觉去取代现实,我们用商品去填充我们的欲望,然后对一切无动于衷。我们就像塑料的花朵那样色彩鲜艳的漂亮着,像高级的充气娃娃那样性感着,像 3D 技术描绘出来的人那样美好着。
就连十字架上那个头戴荆棘王冠的承受苦难的基督,都成为了一个被磨过皮,美过颜,被抹掉了伤口将痛苦和牺牲 P 出一种漂亮色彩的塑料制品。
一种新的现实主义
我们从小接受的艺术教育来自于法国十九世纪中期倡导“所见即所画”的现实主义,后经苏俄传入我国,在“艺术要来源于生活”的倡导下成为了我们艺术教育的标准。在不断的经受这样的艺术教育之后,这一现实主义艺术方法论亦成为了新中国建立之后的艺术传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现实主义那种“所见即所画”的艺术方法论俨然已经不足够反映当下社会的人性,亦不能真正描绘出这个分裂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平行世界的时代精神。
在艺术史经由“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这样的发展脉络中,经过了抽象艺术这一百年“形式”与“态度”的博弈,抽象艺术中“感知”这一作品主体也不能反映当下人之存在状况的真实。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我们的“感知”,被社会的意识形态,个人的知识结构格式化,是一种被操作过的感知,正如景观社会无处不在的广告营销和无微不至的商品形式,经年累月的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断的作用于我们并且统治了我们,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的艺术必须要将真实推进到比“感知”更加高级的层面。
代表了“感知”的现代艺术(含后现代艺术)走向终结,当代艺术重新开始具象的道路。这是一种不同于古典艺术时期对具象的使用,这亦是一种不同于“所见即所画”的对真实的反映,重新审视具象,重新使用具象,当代艺术不再是现代艺术那样“为艺术而艺术”,而是要像 19 大会议精神所号召的那样“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要“高于生活”。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性问题为己任,以反映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为己任。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 0 和 1 所构建的虚拟世界越来越成为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即是说,我们的现实,在虚拟世界的冲击下,分裂成为两个部分——线上与线下。我们使用虚拟的货币参与虚拟的社交拥有虚拟的身份爱上虚拟的人设……在这个“线上世界”逐渐统治“线下世界”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一分裂的现实,我们不亦乐乎的穿行于这两种现实之间。
当代艺术不再是绘画不再是雕塑,而是一种为了在这分裂的现实的结构缝隙里探究生命“真实”的语言。一切手法、媒介都应该为这个目的所用,一切语言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推进。
人性的呼喊
可以预言,随着城市化进程,我们原有的对城市的定义也将发生改变。在作为工作生活之所的城市,随着建设的扩大,通勤成本的增加,新的工作模式也将应运而生。一个人不用出门在电脑前处理工作生活一切事务的时代终将到来,可以预想的是,取代一张张笑脸取代一个个真实的拥抱取代一次次悲伤的哭泣的,将会是由输入法所提供的或者 DIY 制作的 EMOJI 表情符号。取代与人相识与人相拥的是一张张图片和一段段视频。我们不用再与人打交道了,我们不用再为出门见人而洗漱化妆,一切发型、服饰都只为了我们拍摄发布需要。我们的生活,都会成为秀在社交媒体上的表象。
会不会更加孤独呢?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那些还在用电话线拨号上网的日子似乎还历历在目,转眼信息的高速公路就已经四通八达。网络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不再需要到处奔跑,我们需要的一切都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得以实现。在享受这一切便利的同时,在我们都在为一切进步欢呼的同时,不能忽略的是人性的进一步沦丧,物化的进一步加深。
有一点是确定的:人类对于生命价值的追问,对于存在意义的追问不会停止。
物质和信息都高度发达的时代,一场新的战争已经来到了每个人的门外。更深层的孤独感,铺天盖地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等会严重摧毁我们意志的精神问题会层出不穷,人类团结协作的时代将一去不返,我们在享受便利的过程逐渐退化越来越成为像《黑客帝国》里为 MATRIX 提供生物电能的电池。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艺术。
这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革命。
我们需要一种可以反映出当下时代更加人性的艺术语言,我们需要一种与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相匹配的工作模式,我们需要一种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更大限度按照自己意志选择生活的方式,我们需要一种让人摆脱被物质和商品奴役的,可以有多样化选择的新的生活!
重塑艺术的崇高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过“美育代宗教”,所谓的“美育”,即艺术。在艺术里有生活中最崇高的意义与价值,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不断的追寻这种接近于宗教中“神”的崇高存在的价值。中国没有健全的博物馆体系,没有真正意义上面向公众面向下一代的艺术普及和教育机构,甚至没有一个完善的艺术行业。在 21 世纪初,中国的当代艺术在资本冲击下所呈现出来的浮躁与功利,瓦解了很多人对艺术的热爱,造成了艺术家等同于骗子艺术家有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
毫无疑问,那些浮夸的以艺术之名的金融操作不能真正代表中国的当代艺术,不能代表这片由 15 亿人构成,不断有人才涌现并且闪光的土地。新的中国青年艺术家,必须勇敢而绝决的站到前台,身体力行,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完全不同于那些成为“金融衍生品”的假大空天价艺术作品,为人类当代艺术的语言推进,为反映这个数字化时代的人性变化,以及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而做出努力。
艺术家要有革命者的觉悟,在每个人都依靠消费逃避生活的痛苦时,艺术家要有敢于直面孤独直面痛苦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的传统思想不断的告诫我们要去逃避归隐山林或大隐于市。艺术家不能逃避,没有深刻的对生活中痛苦的体会,没有真切的对人性压抑的感受,怎么可能创作出直穿人心的作品?怎么能重塑艺术的崇高?
艺术是在人类精神层面,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新的中国当代艺术必然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且要作用于生活。艺术不是仅供人观赏的装饰,艺术亦不是让人把玩的器物,艺术更不是仅仅陈列在画廊美术馆里的陈列。艺术是语言,艺术是武器,在这个信仰空置的时代,在这个商品统治了人的时代,艺术要成为人精神美学的信仰,要揭示出生活更高层面的真实,要成为一种重建生活之崇高的美学!
西西弗斯不断的推巨石上山,不断的徒劳,这正是我们人生虚无的写照。艺术的崇高在于明知我们的语言推进不可能绝对消除人心之隔阂从而让人类再次凝聚在一起,而在这徒劳里、痛苦中,不断的与这虚无的人生进行搏斗。
对抗虚无就是生活崇高的意义。
为生活而艺术
现代艺术是“为艺术而艺术”,当年鲁迅与徐志摩为之在媒体上发表争论,到底是要“为艺术而艺术”还是“为生活而艺术”。在现代艺术已经终结的今天,当代艺术必然会开始一段与现代艺术完全不同的进程——“为生活而艺术”。当代艺术不能还像现代艺术那样,仅仅为了个人精神诉求而局限于作品形式上的突破,当代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且必将作用于生活。艺术家的创作不再是关在工作室里所谓的“与自己对话”“与艺术史对话”之类无聊的噱头,当代艺术的呈现方式也绝不可能再是陈列在画廊艺术中心,刻意的与公众保持距离。
当代艺术必然要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将每一个地方当做展示的空间,当做意识形态的战场,大到一座座城市,小到一个个家庭,每一个人,每一个自媒体,每一个信息终端,都是艺术家们的舞台。忘掉那些装腔作势的开幕酒会,忘掉那些无聊冗长的陈词滥调,作品只是载体,将艺术这一生活的高级价值、崇高的精神追求,重新注入到眼下这个物质丰盛但是精神贫瘠、信仰空置的时代,需要每一个对艺术有真正热爱并以之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的真正的艺术家们团结起来,共同努力。
成为一个殿堂级艺术家享受名利的丰收不是艺术家的崇高追求;成为各大媒体的宠儿频繁的出席于名流社交不是艺术家的崇高追求;成为被追捧的艺术明星或者艺术话语权的垄断者亦不是艺术家的崇高追求!在这精神空虚的时代重塑艺术的崇高价值,在这被景观与图像统治的时代开辟出一种更自由更能实现个人价值的生活方式,在这一切沦为塑料制品的时代去重新提倡人和人性,去呐喊,去发出人性渴望解放的声音。
这是我们的目标,这是我们人生的价值,这也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
我们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