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并不是很难以理解的东西,事实上,每一次艺术的更新换代都是对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们的一次激活,从而实现人的精神意志更大程度的解放。
文艺复兴将人从中世纪的神权里解放出来,意识到自己的欲望不仅正常更是作为正常的标志进而开始质疑中世纪的神权对人性的压制,也因此随着神的形象在古典艺术的历史中逐渐退隐,越来越多的开始呈现出人的形象;而现代艺术的开始则标志着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开始进入到“意识”这样一个新的时期,现代艺术强调的“形式”与后现代艺术所强调的“态度”相辅相成成为了这一个阶段艺术语言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艺术家们也不再像古典艺术家们那样追求巧夺天工的绘画技巧,而是在康德黑格尔“纯粹美学”概念里追求着“形式”与“态度”的纯粹性。
如果以上的文字你看不懂请不要慌张,假设你是一个当代艺术家,那么我认为无论你绘画也好,影像也罢,还是别的什么,那些都只是媒介,都挺牛逼的,当代艺术不强调媒介本身的价值,也就是说并不存在一种特别前卫的媒介,因为媒介就是媒介,就像笔,重要的不是你用笔写字或是敲键盘码字,重要的你这个人。
就像一个人不擅长画画,但他擅长用电脑,他花了半个小时用电脑 PS 合成一个画面,从媒介层面上看,他完成的图像生产和一个画家在画布上呕心沥血二十年画完的一张画并没有本质区别。而从性价比上看,前者半个小时的工作更值得提倡。
媒介只是工具,重要的是你要到哪里去,你想坐汽车还是飞机,你兜里的钱能买哪一张票?
而对于当代艺术概念的不清晰,导致很多从事了一辈子艺术工作的人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在搞什么,就像那位最近因为被抄袭而红遍网络的比利时画家,他搞的是一百年前的现代艺术,并不是当代艺术。而我们真正应该反思的问题是:为什么这种二流(甚至三流)选手的作品在被抄袭后抄袭者还能在国内的艺术市场名利双收?
没有作为艺术史陈列的美术馆,国内的艺术从业者没有对于艺术谱系脉络的常识性认识,很多号称理论家的人对于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三者之间的概念混乱,于是这些混乱的概念持续不断的混乱着刚踏入艺术院校大门的学子,混乱着刚走上艺术道路的青年,混乱着公众的视野。
诸多青年艺术家在我后台留言,不清楚当代艺术的概念,不知道自己从事艺术创作的意义为何,不知道前路何在……皆是在于对当代艺术概念的模糊。
本来这些东西不应该我来说,我只是一个艺术家,按照社会分工应该是理论家来说,但你真的指望理论家们给你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拉屁倒吧,大部分理论家都像小姐一样忙着给那些蹩脚的艺术家写吹捧文章忙着站台吹喇叭,小部分理论家忙着钻自己给自己建的象牙塔或者文字迷宫玩得嗨着呢。
用现代艺术的思维继续去从事当代艺术,必然会进入那些无法回避的误区,这里将误区罗列一下,回头有时间再做延展性探讨。
误区一、认为艺术应该是纯粹的。
这是典型的现代艺术思维,现代艺术与古典艺术的区别就在于现代艺术只关注作品自身,并以此延展到关注创作者自身。现代艺术不关心这个世界,不讨论这个世界的问题,亦不讨论自身的精神议题,只关心艺术的形式语言是否足够纯粹,只关心自己的艺术态度是否足够纯粹,也就是传说中的“为艺术而艺术”。而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完全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亦体现在当代艺术早已经不再困顿于康德黑格尔的“纯粹美学”,因为我们都已经认识到,没有人是真正纯粹的,我们每个人的意识都是被我们的成长环境——教育、家庭、社会等意识形态格式化过,如果真的有人号称自己是纯粹的,那么除非那个人是耶稣基督第二次降临不然我坚决不信。恰恰相反的是我们应当面对自己的不纯粹,并从自我的那个小世界走出来,面向整个世界,面向所在的社会,以艺术为语言,以语言为武器,去改变那些让我们的人性被不断蚕食被不断捆绑被不断制约的意识形态。
即“为生活而艺术”。
误区二、艺术家应该反对商业。
喊着艺术反商业的现代艺术最后同样变成了商业。那些反博物馆反收藏的后现代艺术诸如“激浪派”“贫穷艺术”最后还是被人收藏被放进了博物馆。商业是个中性词,商业不是洪水猛兽,就像钱这个东西一样。很多艺术家都受梵高影响喊着我就不要钱我就喜欢穷,问题是当你真的连生存所需的钱都没有的时候,你就像砧板上的肉一样任凭别人宰割你可知道?梵高先生当年也努力想要多卖点儿画只是执拗不过他自己的脾气你可明了?当你有了钱,那些试图迅速榨干你的艺术机构就要坐下来耐着性子的跟你好好谈一谈。
很多人会想到安迪沃霍,说安迪沃霍就搞商业啊,安迪沃霍属于后现代艺术等等,这就是典型的不懂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将商业变成艺术的核心理念就在于他用这样一种方式去对抗当时美国主流的现代艺术,格林伯格在《高雅与媚俗》里所反对的,正是安迪沃霍所推崇的,不是因为安迪沃霍那些梦露坎贝尔罐头美元画真的有什么价值,而是他基于这样一种“反现代艺术”的态度选择了那些梦露坎贝尔罐头美元作为“形式”,去对当时美国以抽象表现主义为代表的主流艺术思想进行对抗,商业对于沃霍尔而言,不过是艺术的一部分;而当代艺术与商业的关系则是更深层更紧密的关系,放眼全世界,商业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力量,目前全世界的艺术推广都还在使用一百年前现代艺术的“画廊模式”,而依靠资讯不对称而建立起来的画廊模式与互联网精神格格不入。可以预见的是,当代艺术不仅要与商业合作,还要创建属于当代艺术的商业模式。对于当代艺术家而言,具备商业思维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反而是一件具有进步意义的事。
误区三、艺术家不要在乎钱。
这个议题与议题二有些相似,以前很多人都这么跟我说说到最后我自己也这么跟自己说。现在再有人这么跟我说我就当场抽丫大嘴巴子。
相信我,每个这么跟你说的人都有一颗鸡贼的心。
假设你是个设计师,人家让你做设计,让你不要总考虑钱的问题,你会怎么想?你不考虑钱他考虑啊,最后人家拿去捞钱你却连房租都交不起。他在夜场动词大词夜夜笙歌,你在家焦虑煎心喝西北风。笔者以前也总有号称是自己朋友的打着喜欢的旗号来要张画或者画张画,笔者也当朋友的送过,结果对方不到一个月就拿去参展卖了。
谈钱不是错,不谈钱上门就张口要那才是对你真正的不尊重。一些人会跳出来指责:艺术家总想着钱怎么能搞好艺术?艺术家不考虑钱不考虑生活都饿死了还搞个什么艺术!艺术家们靠喝西北风就能活还是靠整天梦想着自己变成梵高就能活?这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完不负责任的跑了留下你在那里脑袋里满是不要考虑钱之类的傻话,你被这样的话约束着,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但又难以启齿,然后就被坑一辈子。
用鸡汤一点的话来说,当代艺术也不是一切向钱看,而是建立健康的价值观。
总而言之,当代艺术不是现代艺术,像我之前的一片文章里写过的那样,当代艺术家变成梵高那样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记住我这句话:艺术,是精神层面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重要的是你用艺术这个武器对价值观、世界观甚至意识形态造成了多么大的改变,哪怕是对公众美学认知水平造成了改变都是好的。虽然我也很欣赏梵高,但在当代艺术时期,还要像梵高那样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去坚守一些上个世纪甚至上上一个世纪的信条那就希望您老人家玩自己玩得愉快!
来自现代艺术的思维模式还在不断的影响着当下的艺术从业者们,我见识浅薄能想到的有限,各位看官如果有什么想法欢迎在留言区发布,如无特定要求,所有留言我都全部发布,是为探讨。